想挽回损失,索要消费的家长并非全如己愿,有的酒吧态度强硬,直言“用法律说话”,另一家桌游店的店主则愿意拿出协商的态度,称愿意承担五千元的消费费用退还,因为他们是正常开店提供商品,而家长也有责任,“知道有学费放在孩子的卡里,为什么还要把密码告诉他,为什么不监督他?”
常年背锅,被家长视为大敌的游戏终于被“制服”,而家长广泛关注的未成年人超负担消费问题,也能就此被“制服”吗?与其扬汤止沸,,不如让经常上新闻的家长想一想,家庭的监管责任,是否尽到了。但或许他们实际上也和花光30万留学费的主人公家长一样,觉得自己17岁的孩子涉世未深,平时不爱花钱,性格内向,被花花世界诱导消费,才会犯下此错。家庭教育永远在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的前面,既然知道孩子“涉世未深”,为何不在接触社会之前,认真做好对孩子的监管呢?
游戏的金箍套在头上,防沉迷机制加强到这种地步,那些不听话的那些家长管不住的熊孩子会流向哪里,在想超负担消费的时候,是继续打赏主播?还是再去线下娱乐场所?30万放到孩子手上却不予眼光,等到发现的时候咬牙切齿去追问市场经营者,都怪他们骗了孩子,这种情节是否能再次上演?对下一个新闻,拭目以待。
近日,未成年防沉迷新规出炉后,家长一直施加于游戏行业的压力,总算收获了回应。未成年从此只能在假期里,拥有限时一小时玩游戏的额度。这或许是一些家长想要看到的结果,管不住孩子玩游戏,就努力让游戏不给孩子玩,不玩就不会充钱,不充钱就不会挥霍,孩子还是那个好孩子。
新规出来的同时,西安一17岁男生消费留学款30万元的新闻也引起了热议。短短一个暑假的时间,进出娱乐场所,ktv夜店等地,还有女仆桌游店...单次消费最高达几万元。家长发现后打印出消费明细,长达四十五页。三十万换这么一摞纸,家长痛心疾首,觉得经营者在诱导未成年消费,害自己涉世未深的儿子把学费花掉了。
对于家长来说,能否收获预期的效果尚不可知,但互联网时代,消费显而易见变得触手可及,如今努力斩断一个诱惑孩子的项目,但背后仍有更多的消费项目在等待。无论是有心看管还是无心设防,未成年的超额消费问题一直以来就并非仅仅停留在游戏上,游戏也并不是娱乐项目中的一个特例。
对于游戏行业来说,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从近几年腾讯游戏等行业公司公布的消费流水上来看,未成年人的消费,实际上占比不到百分之十。赚未成年人的钱少,挨的骂却多,出现一个游戏充值的新闻,冲到大众眼前,已经成为月经贴了。如今未成年被带上家长期待已久的金箍,行业头上的五指山,也算是将将挪开了。